记者近日获悉,合肥市首部《绿色建筑设计导则》12月起正式施行。该设计导则发布后,全市的新建、改建和扩建民用建筑将全部适用,未来民用住宅的节能设计、施工、材料应用等层层环节都会“有规可依”。
  合理配置建筑空间
  来自市城乡建委的专家介绍,合肥市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资源消耗总量逐年增长,环境污染形势较为严峻。要想让建筑设计“变绿”,从项目立项开始就要进行绿色设计策划,如果只是在建设后期才开始绿色设计,很容易陷入简单的产品和技术的堆砌,并不得不以高成本、低效益作为代价,这在现实中是比较常见的问题。
  “还有,过度追求形式或奢华的配置都不是绿色建筑,过大的户型面积设置、不必要的功能设置,以及设施设备的过分高端配置都是对资源的浪费,也是建筑资源消耗大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专家指出,所以今后合肥的绿色建筑倡导的是在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上增加投入,以改善建筑性能,减少排放保护环境,同时通过减少不必要的纯装饰费用,合理配置建筑空间,来降低总造价。
  合理利用地下空间
  绿色建筑,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充分合理开发地下空间,是绿色建筑的一项重要内涵。
  按照导则,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应与地上建筑及其他相关城市空间紧密结合,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鼓励人行地下通道、轨道车站通道与建筑物合理连接;机动车停放应优先采用地下停车方式,宜设置多层停车楼等停车设施;人员经常使用的地下空间应设置完善的无障碍设施,且地下空间宜采用自然采光。
  此外,二次装修是建筑浪费的重要表现形式。按照合肥绿色建筑设计导则要求,装饰装修设计,应采用工厂化生产的建筑部品。其中,采用至少3种工业化生产的建筑部品,且采用的部品占同类部品比例不小于50%;厨房、卫浴间进行系列化、多档次的定型设计,厨卫设备采用成套定型产品比例不宜小于50%。
  城市建设讲究“养生”
  业内人士介绍,合肥目前绿色建筑已经建好的占比还不大,绿色建筑主要集中在滨湖新区一块,滨湖区所有民用建筑,在规划阶段就提出要求,至少要做出一星级以上的绿色建筑承诺。全市目前的建筑节能总体上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在节能方面有不少突破,比如在建筑材料的运用等等方面,累计节能建筑标准面积超过1.1亿平方米。
  “出台这个新规主要是作为一个指导意见,其中的部分指标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市城乡建委的专家表示,该新规在全省及全国都是处于前列水平,对合肥大建设提出了一个与生态和谐发展的要求,城市建设不再单一追求速度,还要学会“养生”,也就是更加注重生态节能。